
在北京时间10月5日的开拓者球迷嘉年华上,中国球员杨瀚森迎来了波特兰主场首秀。这位20岁的首轮16号秀与新秀队友凯勒布·乐福背着小书包加入拉拉队舞蹈,以轻松姿态完成NBA菜鸟的“入门仪式”。四天后的10月9日上午10点,他将在对阵勇士的季前赛中迎来正式亮相,这也标志着他在NBA的征程进入关键阶段。
在当日的球队内部对抗赛中,杨瀚森与首发中锋克林根的直接对位成为焦点。两人互不相让,克林根在篮下卡位时的肘击和拉拽动作,让杨瀚森直接被掀翻在地。这种NBA级别的对抗强度,凸显了他在适应新环境时必须跨越的鸿沟。尽管克林根赛后解释不打夏季联赛是为了给杨瀚森更多机会,但训练中的激烈碰撞已预示着常规赛的挑战。
不过,杨瀚森在对抗中也展现了进攻技术的全面性。开拓者官方视频显示,他通过假动作突破到篮下,以梦幻脚步单挑克林根,甚至在挡拆顺下后打成2+1。防守端他贡献至少两记大帽,其中一次正面封盖克林根的上篮,另一次则是追身钉板大帽后卫的扣篮,并长传发动反击造犯规。这些片段证明,他的技术特点与开拓者强调换防和护筐的防守体系存在潜在契合点。
尽管进攻端潜力初显,但杨瀚森的防守问题仍被主帅比卢普斯直言“落后于NBA平均线”。夏季联赛暴露的后场篮板保护不足和横移速度偏慢的问题,在训练营中依然存在。例如,当对手使用小个阵容进行挡拆时,他的换防容易被一步过掉,导致禁区失守。比卢普斯特别强调,他需要改变CBA时期“卡位让队友抢篮板”的习惯,在NBA必须主动争夺篮板落点,否则难以在轮换阵容中立足。
为了提升对抗能力,杨瀚森在一个多月内增重8公斤,但这也带来了副作用——投篮手感暂时下滑。季前赛热身赛中,他曾在底角空位三分投出三不沾,但通过针对性训练,他的三分命中率已从夏季联赛的23.7%回升至36%,底角更是达到42%。开拓者甚至为他制定了“单腿后仰”训练计划,每天慢放诺维茨基的投篮动作500次,以重塑肌肉记忆。
语言和文化适应是国际球员的必修课。杨瀚森每天接受45分钟英语课,训练时尽量避免依赖翻译,直接与队友沟通战术。尽管初期因“we is ready”等语法错误被调侃,但他的努力很快得到回报——教练组已开始让他用英语复述战术,甚至在训练中听懂临时暗号完成空接。队友格兰特起初通过“让他捡球”试探,最终被其谦逊态度打动,主动约早餐交流防守站位。
战术层面,开拓者为他量身打造了“阶梯式”培养计划。常规赛前20场预计场均18-22分钟,重点打磨挡拆顺下和高位策应能力,同时通过冷冻舱、高压氧舱等高科技手段提升体能。教练组尤其看重他的传球视野,认为他的“发牌”能力可以弥补亨德森伤停期间的组织空缺。
杨瀚森的加盟对开拓者产生了立竿见影的商业效应。休赛期球队商品零售额同比暴涨813%,官方商店连夜上架“YANG 21”T恤,甚至针对亚洲市场调整了尺码。这种热度既是动力也是压力,管理层希望他不仅成为球场上的贡献者,更能成为连接中美市场的桥梁。
从竞技角度看,开拓者新赛季目标冲击季后赛,杨瀚森的角色定位为克林根的替补和战术补充。尽管罗威伤愈后可能挤压他的时间,但球队内线轮换深度不足的现状(努尔基奇离队、尤班克斯身高受限)为他提供了机会。季前赛最后两场,教练组计划安排他与克林根同时在场,试验“双塔战术”,这将是决定他常规赛命运的关键考试。